机遇当前 中国再制造整装待发
发布时间:2015-08-06
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资源的日益短缺乃至枯竭,引发业界有识之士对环境恶化进行深刻反思,使企业对全球再制造业发展的关注持续升温。近年来,在国家“倡导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国策的指导下,再制造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电子产品的更迭速度与日俱增。为了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作为新兴产业,再制造在中国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在再制造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当下,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如何把握历史机遇,成功地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
在经历了300多年的工业开发,全球有80%以上可工业化利用的矿产资源已渐渐从地下转移到地上,并以数千亿吨“垃圾”的形态包围着人们,被比作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如何高效利用这些资源,并变废为宝,“再制造”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的路径,这与我国构建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相吻合。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再制造产业化”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之一,其相应的技术支撑不断增强,废旧家电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电池资源化利用等一 批技术和装备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为再制造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提出“以旧换再”的模式,即消费者交回旧件并以置换价购买再制造产品的方式,确保扩大再制造旧件回收规模,同时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也为回收体系建立铺平道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互联网+”时代已来临。如何利用大数据、通过知识驱动和创新驱动来推动行业的变革,成为开创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必然选择。 1.再制造业的相关法规日臻完善,生产者责任制初步建立 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再制造作为重点发展领域。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制化轨道,从此标志着我国再制造进入新阶段。2010年《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及2013 年《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给出了再制造明确的思路和方法。与此相适应的固体废弃物回收法规、意见中也进一步明晰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各方责任,对主要的废旧商品提出回收率的要求,以此配合再制造的产业化进程。 虽然在中国采用网络回收才刚刚起步,但是一些有远见的商家看到行业发展的潜在商机,积极推动再制造业的发展。比如,上海阿拉环保·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出的积分制度,通过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进行补偿和奖励,并统一计入具有银联功能的“积分卡”,本质上属于废弃物的有偿回收,但又附加了环保概念,并可凭积分来兑换产品。此外,阿拉环保网站上还实时公布环保排行,其中最高个人积分达到3265202分,约合人民币32652元。通过可观的积分收益,不仅可有效地降低非法回收,而且能起到收编非正规回收队伍的积极作用。又比如,2014年,百度与联合国首次合作,建立联合国百度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百度回收站”应用测试版也同步发布。借助APP,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家中闲置的电子垃圾,并有专人上门回收。采用大数据来推动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的新模式,能大大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再比如,爱回收环保网通过网络平台来处理电子设备,使全球消费者、零售商和制造商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信息。 在“技术产业化、产业集聚化、集聚规模化、规模园区化、园区科学化”的建设理念之下,2013年颁布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再制造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建设5 ~10个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再制造业的集聚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若干项目已相继落成。大连市最大再生铜加工项目落地;中节能集团进驻贵屿循环经济园,本着“集中拆解、集中治污”的要求,促进拆解产业向“无害化、规范化”处理转变;湖北十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两亿元打造“鄂西北循环经济产业园”,未来可处置百万吨以上的废旧物资。由此可见,国家在循环经济园区化建设的力度之大,再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可期。
当前,站在我国再制造业发展的潮头,如何抓住机遇,并从容地规避风险和应对挑战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1.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的生产者体系
欧州率先实施延伸的生产者责任制度,体现了污染者治理的思想;美国实施责任分担制度,对消费者回收提出要求,比如,加州规定凡购买电子产品的消费者需支付相应的回收处理费用;日本对生产者企业明确规定了回收比率要求,强制回收的家电在国家政策颁布后,其回收率明显上升。正是在明确的责任体系下,生产者企业扮演再制造业应用者的角色,在强有力的政策指导下,回收各方可协同履行再制造业的责任义务,推动再制造产业化的进程。纵观再制造企业的发展模式:1)原始制造商主导,即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模式,通过构建全闭环供应链系统,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实现对产品的环保设计和改善,零件更容易拆解使用,成本得到有效节约。但同时也需要强大的公司规模和研发实力支撑,特别是回收体系的建设,实现有效的产品回收再利用。2)专门从事再制造的企业。不依附于原始制造商,根据维修市场的需求生产再制造产品,只对再制造产品的质量负责。该模式的特点是再制造品种多,批量大,规模效益高;资源利用率较高;再制造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但由于缺乏行业自律,容易产生知识产权纠纷和市场混乱。3)为OEM服务的承包再制造商模式。再制造企业可与一家或多家OEM企业签订规范的供货合同,OEM企业也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再制造企业进行授权。OEM通过技术标准来控制产品的质量。该模式下,OEM通过委托第三方,降低自身投资风险,再制造企业可以增加其产品种类,降低回收的不确定性并提高再制造装备的利用率。综上,可以借鉴多种发展模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势利导,将再制造产业做大做强。作为再制造原材料的主要来源,废弃物的供给至关重要。在美国,卡特彼勒的模式以其独特的分销和物流系统而闻名于世。卡特彼勒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设有25个零件发送中心,通过信息集成和物流转运来实现配送与回收同时进行。代理商只需通过网络査询及订货,即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40万种不同的零件。在日本,企业通过在维修网点设立再制造产品专柜的形式,开展再制造产品连锁示范店和售后服务点。在我国,格林美公司,也通过连锁的形式,开创了中国电子废弃物的阳光交易、规范收集、绿色处理,在武汉、深圳等20多个城市开设了15000余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在湖北、 江西等多个城市开设了100多个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覆盖上千万人群,辐射方圆1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构建对全国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进行集中分类、规范收集,成为跨地区、多层次的城市矿山资源的社会开采体系。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能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越新品,因此,质量保障是再制造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美国重视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规范的无损检测和寿命评估技术;二是严格的再制造过程管理,包括再制造工艺的执行规范、质量参数检测技术规范等;三是注重先进再制造技术的应用,包括拆解技术、清洗技术、再制造加工技术等;四是严格的再制造产品检验方法和要求,按照原型新品的标准对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寿命进行检测。进而保障再制造产品在性能参数、质量承诺、使用寿命、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五个方面均达到并超过新品标准。我国在再制造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目前亟需将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付诸质量管理的实践,要建立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通过先进的技术、规范、管理流程来保证再制造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再制造产业的发展除了受到旧件流通等政策的限制外,最大的阻力来自消费文化。目前在国内客户中占据主导的是一次性消费观念,即便是国外客户完全接受的再制造部件,在中国也会遭到冷遇。这是在市场发育转型过程中,客户心理的一个必然历程。因此,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识水平,从循环经济的源头让客户提高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尝试租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方法消除顾虑,采用远程监督、检测等方法保障产品质量,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实现消费需求转向再制造。
当前,为了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已从战略高度为再制造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我国在相应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开发方面,实现了阶段性的突破。在经济新常态下,再制造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在相关法规、回收途径创新、再制造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围绕国际再制造发展的经验,在明确责任体系、探索发展模式、完善回收体系、加强质量保障、提升消费者认识等方面把握新机遇,顺势而为、不懈进取,进而有效地推动再制造产业实现战略转型升级,并不断发展壮大。
上一篇: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就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答记者问
下一篇:以旧换“新“ 锡柴再制造产品魅力越来越大